在進入 2025 年的全球投資市場中,投資人面臨的關鍵挑戰不再只是單純的「多空方向判斷」,
而是如何透過資產配置來平衡波動、對抗通膨,並在動盪中找到穩健增值的機會。
從高利率環境持續、地緣風險未解,到AI、能源轉型等結構性變革加速,2025 年的資產配置邏輯,需要的是更彈性、更分散、更具策略性。
資產配置的三大核心任務
抗波動:降低單一市場的系統性風險
將資產配置在不同區域(台美中東南亞)、不同資產類別(股票、債券、現金、REITs)中,是對抗黑天鵝與地緣風險的第一層防線。
抗通膨:讓資產跟得上物價增長
在高通膨預期仍存在的環境中,配置成長型股票、黃金、能源或高殖利率債券,可望抵消現金購買力下滑的壓力。
創造被動收入:穩定現金流,面對不確定性更有底氣
包含股息型 ETF、債券型基金、配息 REITs 皆為不錯選項,可支應生活、並讓組合更具韌性。
2025 年建議資產配置參考範例(依風險承受程度調整)
資產類別 積極型配置 穩健型配置 保守型配置
全球股票(含科技、AI) 55% 40% 25%
債券/債券型基金 15% 25% 40%
現金/貨幣市場工具 10% 15% 20%
黃金/原物料 10% 10% 5%
REITs/配息資產 10% 10% 10%
彈性原則:不固定比例才是資產配置的真義,而是根據總體趨勢與個人目標動態調整。
2025 年三大配置主軸趨勢
科技與AI仍是成長主引擎,但需嚴選基本面強的龍頭股或主題 ETF
短中期債券回溫,有望提供穩定收益,適合放入穩健層
ESG、永續能源、印度與東南亞市場成為區域配置新寵
配置的目的是活下來,更是走得遠
2025 年的投資,沒有絕對的「贏家配置」,但有相對能讓你「持續參與市場」的策略。資產配置不是不進攻,而是讓進攻不至於一擊致命,讓退守不至於錯失機會。
在不確定的世界裡,配置,就是你給自己的風險保護傘,也是你跨向下一波成長的跳板。